環境教育活動 環境教育活動
-
-
-
-
-
-
111.7.13農廢棄物再利用-循環經濟-本社區
台灣走過高速經濟成長的年代,但付出的代價是自然資源過度開採及環境遭到大量破壞。為創造經濟與環保雙贏並接軌邁國際,石子瀨社區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酪梨與甜根子草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希望在物質生產、消費、廢棄及再生等各階段,將廢棄物資源化妥善運用,以替代自然資源開採,達成物質全循環、零廢棄的願景
■確保二次料或再利用產品品質,與建立監督機制,完備再利用規範。
■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強化資源再生與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循環技術,提升底渣再利用技術。
■提供經濟誘因,刺激物料循環及循環經濟之推動。
一、解決農廢棄物問題。
二、提昇加工層次,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益。
三、發展地方性特產。
-
石子瀨養生小農園-整地
定期在活動中心辦理老人共餐活動,為了使長者能吃得安心健康,開始推動社區有機農園,再次共同協力打造社區農園,新的社區農園決定設置在活動中心三樓的平臺,種植面積約66平方公尺。活動中心頂樓陽台設置一處雨撲滿,利用活動中心屋頂作為收集雨水的汲水面,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來澆灌社區農園栽種的蔬菜與野生植栽,也可用來,利用大型雨撲滿儲存雨水,將雨水再利用,不浪費水資源。規劃友善種菜的環境,並學習自然農法,提供社區永續經營的契機。能夠讓社區居民可以一起協助耕種,及宣導惜食觀念,除了自產自食,並且也可以當作社區老人共餐的蔬菜食材。
-
111.7.15環境教育-「農廢棄物再利用」
現代社會創作材料與材質取得越來越便利,然而與材質、環境的源頭越來越疏離 ! 為整體石子瀨社區甜根子草產業,石子瀨社區以甜根子草、酪梨籽(農廢棄物再利用)植物纖維作為材料創新前導,從其原物料、取得與處理材料技術,甜根子草與酪梨籽染色開發主要項目:(1)紙種染色開發(2)布種染色開發(3)生活設計開發,展現從零開始的材質創作歷程,一起找回創作與環境教育的初心 !。
本社區特色經濟農作酪梨和在地環境植物甜根子草株為例,進行「再利用」設計概念之研究,實踐於酪梨果皮與甜根子草植物然色素萃取並進行色布及色紙的應用設計,實踐以農(植)物現有剩餘於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