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示意>

大內位於曾文溪中下游溪畔,每年的入秋季節,河畔兩旁的甜根子草盛開如覆上白雪般,隨風的搖拽花海是一年一度季節限定的風景。曾文溪砂地質孕育品質優良的酪梨聞名全台,而大內區內的石子瀨社區充份運用大內豐富的人、文、地、產、景,開創在地 特色產業,回饋營收協助社區弱勢群體,形成一股良善循環。 每年酪梨產季同時也是芒果盛產的季節,容 易讓人忽略臺南種植酪梨面積其實是全臺第一,其中又以大內區佔了一半之多。大內的風土條件就是適合栽植酪梨,酪梨根淺怕水爛根,曾文溪砂地排水好,而且酪梨樹本身抗病蟲害強,不大需要防治藥劑,小果套袋就可等待熟成採收。親切的大內酪梨農民李玉蘭帶著我們走入兄長的酪梨園說:「之前這片園子是種木瓜,但二、三年後木瓜產量 不好又需費心照顧,五、六年前就改種酪 梨,酪梨不用太顧,價格也蠻穩定」,這片 果園栽種著二種酪梨品種,一種是4至5月採收的「黑美人」,又稱「大內早生種」,另 一種則是6至7月上市的「紅心圓」,為市面銷售最大宗的中生種。營養豐富的酪梨有「森林奶油」之稱,市面上販售品種多達十多種,外型、個頭、果皮變色都不盡相同。 酪梨採收期長,農民可自行調配產期,收入相對穩定,因此陸續加入酪梨行業的農戶愈來愈多。石子瀨社區結合本地酪梨農產地直送、品質保證,每顆酪梨碩大肥美,口感綿密香濃,讓人回味。

 

當酪梨產量過剩或有落果情形,農民只能以加工為肥料利用,而石子瀨社區則是協助當地農民,將酪梨多元加工利用,研發酪梨和酪梨籽相關產品,創造新價值。「社區是協助居民,不能與人民爭利,所以就從酪梨廢棄物的落果、種子、果皮發想,引入公部門資源、學術創新技術,發展酪梨社區經濟」 石子瀨社區理事長曾博揚談到發展酪梨特色產品的初衷,同時建立回饋機制導入社區福利服務面向,照顧弱勢族群。今年還預計推出二十道酪梨料理,結合專書出版、風味料理、採果樂等活動,青銀合創帶動社區發展,共同為家鄉發展努力。 「酪梨文創坊」網路平台是整合石子瀨社區 商品對外發聲的管道,現在正是酪梨盛產季節,民眾可多利用網路平台訂購酪梨鮮果產地直送,酪梨籽麵、酪梨籽茶包、酪梨防蚊 液等也都能透過酪梨文創坊、臺南農漁產品網路商城等網路實體店家購買,一起為大內 鄉親盡一份心力。